2025 年 8 月 2 日,中国驻马里大使馆针对首都巴马科以外地区频发的绑架、袭击等恶性事件,紧急要求全体在马中国公民,尤其是采金企业和人员立即停工停产,尽快撤离至巴马科等相对安全区域,并向使馆报备信息。这一警告源于近期针对中资机构的暴力事件升级,以及恐怖组织活动范围的扩大。
近期袭击事件呈现三大特点:
- 目标精准化:恐怖组织 JNIM(“支持伊斯兰与穆斯林” 组织)等将中资采金企业列为重点目标。例如,7 月 23 日锡卡索地区一中资矿场遭袭,5 名中国公民被绑架,设施被纵火焚毁;7 月 1 日卡伊大区一水泥厂遇袭,1 名中国公民死亡。这些事件表明,恐怖组织通过袭击获取资金并制造恐慌,以破坏马里经济稳定。
- 地域扩散化:以往集中于北部的恐怖活动已蔓延至西部卡伊、库里克罗及南部布古尼等经济要地。6 月 12 日库里克罗大区中资矿区遭袭,造成重大物资损失,凸显安全风险从边境向内陆渗透的趋势。
- 手段暴力化:袭击不仅包括武装抢劫,还涉及纵火、绑架等极端行为。2025 年 2 月 7 日,马里中部一民用车队遭武装分子袭击,造成至少 32 人死亡,其中包括多名外国公民,暴露了公共区域的安全脆弱性。
- 恐怖组织扩张与资金需求:JNIM 作为基地组织在西非的分支,自 2024 年底以来军事行动显著升级。该组织通过控制采金贸易获取资金,据估计其每年从非法采金中获利超 2 亿美元,这直接威胁中资企业的运营安全。
- 马里政局动荡与治理失效:2020 年军事政变后,马里进入过渡期,安全机构能力薄弱。尽管政府曾要求 2025 年 9 月 30 日前暂停采金活动以整顿行业,但近期安全事件迫使使馆提前发出撤离命令,反映出政府对局势的控制力不足。
- 区域地缘冲突外溢:萨赫勒地区(包括马里、布基纳法索、尼日尔)的恐怖主义活动相互联动。例如,JNIM 与布基纳法索的 “圣战” 组织合作,形成跨国犯罪网络,进一步削弱了马里的边境管控能力。
- 行业分布与风险集中:在马中资企业近百家,其中采金企业因利润丰厚且多位于偏远地区,成为袭击重点。这些企业通常依赖当地劳动力,易受恐怖组织渗透。
- 撤离与报备的紧迫性:使馆强调,对拒不停工撤离、拒不报备的行为,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自负。企业需立即拨打领保电话(+223-78110040)登记信息,以便使馆协调领事保护。
- 个人防护与应急策略:
- 行为规范:避免独自前往郊区或夜间出行,尽量留在巴马科等相对安全区域。
- 紧急应对:遭遇绑架或抢劫时,优先确保人身安全,避免过激行为,事后及时报警(马里报警电话:17、80333、80001115)并联系使馆。
- 心理准备:长期紧张的安全环境可能引发焦虑,建议通过正念训练、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压力。
- 多层次响应体系:
- 一线协调:使馆已启动应急机制,为撤离人员提供交通、住宿等协助,并与马里政府沟通确保撤离路线安全。
- 后方支持: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86-10-12308)24 小时值守,为在马公民提供远程指导。
- 长期风险预警:使馆此前多次发布安全提醒,包括 2025 年 7 月 23 日要求采金企业停工并撤离至巴马科,此次进一步升级为全面停工停产,体现对局势恶化的前瞻性判断。
- 短期风险:JNIM 等组织可能继续针对中资企业发动袭击,以巩固其在采金领域的控制。预计巴马科以外地区的安全风险在未来数月内难以缓解。
- 中长期挑战:马里过渡政府若无法有效重建安全机构,恐怖主义活动可能常态化。中资企业需重新评估在马投资策略,考虑向首都集中或暂停非必要项目。
- 个人与企业行动建议:
- 密切关注动态:通过使馆官网、社交媒体账号获取实时信息,避免依赖非官方渠道。
- 合规经营:撤离后配合马里政府政策调整,避免参与非法采金,降低法律风险。
- 保险与应急储备:企业应购买涵盖恐怖袭击的商业保险,并储备必要的医疗物资和通讯设备。
此次撤离命令是中国政府基于马里安全局势实质性恶化作出的紧急反应。在马中国公民和企业务必严格执行相关要求,以确保生命财产安全。正如驻马里使馆所言:“安全无小事,责任重如山”,唯有高度重视、科学应对,才能最大限度减少风险。
(责编: admin1)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