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A股重回“大减持时代” 创投基金密集退出

发布时间:2025-08-07 11:30:41来源:
近期 A 股市场呈现显著的减持特征,2025 年 7 月单月发布减持公告的上市公司达 400 余家,涉及金额超 200 亿元,创近三年同期新高。其中,创投基金成为减持主力,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尤为突出。这一现象背后是注册制改革后资本循环加速、一二级市场估值差收窄、宏观流动性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叠加结果。

一、减持潮的结构性特征

  1. 解禁与减持的共振效应
    2025 年 7-8 月是全年解禁高峰期,两市合计解禁市值约 6800 亿元,其中科创板、创业板占比超 60%,半导体、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成为解禁 “重灾区”。以中芯国际为例,8 月 12 日将有 24.8 亿股限售股解禁,对应市值超 1200 亿元,部分董监高及核心技术人员已提前发布减持计划。这种 “解禁即减持” 的现象,反映出产业资本对部分赛道估值泡沫的清醒认知。
  2. 减持主体的层级上移
    2025 年以来,5% 以上股东及实控人减持占比达 41%,较 2024 年同期提升 15 个百分点。典型如某新能源龙头公司实控人 7 月通过大宗交易减持 3% 股份套现 20 亿元,理由为 “个人资产配置需求”;另一家半导体设备公司大股东通过协议转让清仓式减持 12% 股份,接盘方为地方国资。这种 “战略级减持” 往往伴随行业周期的切换信号。
  3. 创投退出的分化格局
    创投基金的减持呈现显著的回报差异:
    • 高收益退出:拓阵投资在德福科技的减持实现 60 倍回报,国家大基金对华大九天的减持回报超 50 倍;
    • 解套式退出:天力锂能股东富德基金因基金存续期届满,在股价反弹 60% 后 “清仓式减持”,但仍处于估值倒挂状态;
    • 亏损减持:某五年前借壳上市的医药公司,即便股价翻倍仍亏损 10% 以上,反映出部分机构对行业长期前景的悲观预期。
(责编: admin1)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