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评百果园董事长“教育消费者” 坚守高品质之路

发布时间:2025-08-11 20:04:09来源:
近日,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在公开采访中提出“消费者需要被教育,才能理解真正的好水果”,引发舆论热议。支持者认为这是对品质的坚持,反对者则批评其“高高在上”,脱离大众消费现实。在消费分级趋势下,百果园的“高品质战略”究竟该如何破局?

一、事件核心:百果园的“消费者教育论”

1. 董事长观点引发争议

  • 余惠勇表态

    • “很多消费者对水果品质的认知不足,比如以为甜就是好,其实风味、安全性更重要。”

    • “我们坚持高标准,即使价格高,长期看消费者会明白价值。”

  • 舆论反应

    • 支持方:认同品质需引导,如咖啡、红酒行业也是逐步教育市场的;

    • 反对方:认为“教育消费者”一词傲慢,忽视普通人的消费能力。

2. 百果园的“高品质困局”

  • 高售价质疑:部分水果价格是市价的2-3倍,但消费者未明显感知差异;

  • 信任危机:此前“烂果门”等事件削弱品牌公信力,部分用户认为“高价未匹配高品质”。


二、争议本质:消费分级时代的认知鸿沟

1. 消费观念冲突

  • 品质党(高收入、健康饮食群体):愿为安全、口感支付溢价;

  • 性价比党(大众消费者):认为水果是日常消费品,拒绝过度溢价。

2. 行业对比:哪些品牌成功“教育”了市场?

  • 案例1:星巴克

    • 通过“第三空间”概念让消费者接受30元+的咖啡,但近年也因涨价遭反弹。

  • 案例2:钟薛高

    • 试图教育市场“雪糕应高价”,但因脱离大众需求陷入舆论危机。

  • 启示:教育市场需伴随可感知的价值,而非单纯提价。


三、百果园如何走出困境?

1. 从“教育”到“沟通”:改变话语体系

  • 避免说教:用数据、对比实验(如糖度检测、农残报告)证明品质差异,而非强调“消费者不懂”。

  • 故事化营销:展示果园直采、农户合作等幕后过程,让高价更易被接受。

2. 分层产品线,扩大客群覆盖

  • 高端线:保留稀缺单品(如日本晴王葡萄),服务品质敏感用户;

  • 大众线:推出“平价优选”系列(如B级果切、晚间折扣),吸引价格敏感群体。

3. 强化体验,让品质“看得见”

  • 门店体验:提供免费试吃、专业店员讲解,直观感受差异;

  • 售后保障:严格执行“不好吃退全款”,减少信任成本。

4. 社会价值绑定,提升品牌温度

  • 强调“助农”“可持续”等理念(如合作有机农场),让消费者认同溢价部分用于社会价值。

(责编: admin1)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